十一月 2018

“记住乡愁”(之三):记理德堂的一段不为人知秘事

交流

戴季陶是原国民党大佬,蒋纬国是蒋介石名义上次子,这里说的是他们在我们钮氏状元厅理德堂的事)

当年,戴季陶与蒋介石在日本留学同住一屋,二人曾同时与重松金子相好,后来她生了孩子送回国内,因为也不好断定是谁的,考虑到戴季陶家庭关系(他夫人钮有恒性情刚烈,戴惧内),就由蒋介石揽下作为蒋的孩子给扶养,并认戴季陶为干爸。

后来,有我本家族兄钮象贤(因善)回忆,生前并对我说起此事:他幼年约7岁时,依稀记得并听大人讲起,他所住的状元厅理德堂客厅后面是退堂,曾经给从日本来的纬国生母重松金子住过,她整天把纬国捆绑在背上不放下来的,这时他和安国(戴季陶之子)、纬国同住一处,后来重松金子回国去了,纬国去了奉化溪口……对蒋纬国真实身世,在任何史料中都没有提过,为什么他母子俩到湖州,并住在理德堂这说明纬国是和戴季陶是有关系的。

对蒋纬国湖州此行,在我们浙江省《湖州日报》上曾刊登有这样的一篇文章“状元厅前苕溪流”,现摘录有关内容如下:二十世纪初,戴季陶在追随孙中山从事辛亥革命时,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当时,年幼的蒋纬国也随其左右,嬉游此处……

“记住乡愁”(之二): 怀念我的故居“本仁堂”

交流

湖州市西门小西街的本仁堂是我自1936年出生至1956年高中毕业后居住了20年的故居,现在“本仁堂”与相隔苕溪河对面的“理德堂”以及连接这两堂的河上的“永安桥”这“二堂一桥”被浙江省授予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我已离开我的故居60余年了,但我对它的记忆犹新,儿时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我清楚记得在本仁堂内驻扎过三代兵:日本鬼子兵,溃败后的国军,以及解放上海,南京的解放军,1949年4月刘邓大军参与渡江战役,实施京沪杭会战,第二野战军主力分三路直出浙赣铁路,解放了皖南、浙西……传说当时刘伯承司令员就住在我们小西街,对这三代兵无庸置疑,我们家人对子弟兵解放军关系最好,感情最深,与他们相处如一家人。

湖州西支钮氏中住在本仁堂内的芳字辈中6至9房的芳润、芳图、芳贻、芳传,我家是芳润之后,芳字辈中可以说除了5房芳鼎一支官做得最大,我的天祖芳润只是从五品,而对湖州民族资本(我的堂叔公家连)贡献最大的,而我家自我曾祖父以下官最小,高祖和曾祖只是从八品,家里最穷,我父兄姐姐都是在家连公办的达昌绸厂里做工,父亲自我生下后九个月就病故,生活就无来源,靠达昌绸厂的一点点抚恤金过日子,生活很穷困经常曰不裏腹,母亲生了九个儿女(我是老九),其中有六个都是病死饿死或送人,后只剩三个活到成年,现只有我是我家在本仁堂中唯一“幸存者”。

“记住乡愁”(之一):状元厅前苕溪流——这是我的老家

交流

“小西街是湖州一条古老的街,那长长的街巷,窄窄的弄堂,临河的楼宇,横斜相错的格扇窗给人以一种江南水乡特有的情韵,就象明代诗人孙仲衍的《湖州乐》中所描写的那样:“湖州溪水穿城郭,傍水人家起楼阁。春风垂柳绿轩窗,细雨飞花湿帘幕。”小西街所傍的河流就是苕溪,它是苕溪的支流,又称漕渎,过红丰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清源门,然后,河水悠悠地流入太湖。

在小西街西段,有一座石桥,横贯河上,这是俗称“木桥”的三孔石梁桥,又称“永安”桥,湖州著名的钮氏状元厅(即“理德堂”)就坐落在桥北堍,和小西街的民居隔河相望。

小西街196号的本仁堂,共有五进,近1000多平方米,进深有60米之长,有天井、花园、门厅、仪门等,门楣上楷书“敦厚和平”四字,门厅上挂有“本仁堂”之三字的匾,想必是状元公钮福保的手笔,我小时候都看到过,现在这本仁堂与上述理德堂以及永安桥所谓“二堂一桥”已于2005年被列为省文保单位。这里的居民都说,凡在状元厅居住的子弟,后来都考取了大学,这也许是钮氏家族的流风遗韵所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