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钮氏状元——钮福保专栏之二

钮福保大魁天下高中状元之时代背景

钮因林

    本人通过对钮氏家谱多次、反复阅读,以及根据一些史料记载,能了解钮福保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和他的为人;同时在殿试时道光皇帝亲自所出题目:《策问》(号称天下第一策)和钮福保的文章:《对策》,决定了钮福保之所以大魁天下,一举高中状元并非偶然,是有其必然因素,笔者认为从中可以从四个方面分析:

    首先是“时势造英雄”:虽然当时清朝政府已非“康乾”盛世所能比,且已属内外交困(正是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起义前夕),但从道光皇帝在殿试时的《策问》和福保之《对策》中便可看出,在其中所涉及的四个问题中就有有关“人才”问题,道光帝之“选举副求贤之实”,福保之“举贤者辅治之资”二者一拍即合,因此福保在道光帝求贤如渴之时自然要“脱颖而出”了,此所谓顺应潮流也;

其次是家庭的培养、重教的结果:据梁恭辰撰文“吴兴钮氏世德”中所云:当时福保之父辈(芳字辈)深感在其之前如八世昌言“文叔守戎”,九世际泰“皆以武科魁元”而“贵为专阃犹以未得文榜为憾”,于是“乃优聘师傅命子侄励志读书”,自此才有芳治、芳题、芳图等“先后登贤”,直至福保“大魁天下”,在此及后一段时期,福保兄弟子侄“科第连绵方兴未艾”中举登科者不乏其人(其中仅子侄两代有在朝为官或诰封注1、诰授注2或诰赠注3、例赠注4或敕授注5、敕赠注6官品位或爵位、从九品至二品位的计达121人,如笔者的曾祖父和太祖父的为较低八品位,而福保三子承笥却是除福保之外又有位正二品),钮氏家族一度兴旺。 见《清人逸事》(卷六)上有篇小文章“钮氏门庭之盛”说道:“浙江钮殿撰福保戊戌进士,某督学浙中,按部湖州岁试,乌程注7廪增注8与试者三十一人,某视点册,其祖与陈大士同名,三十一人皆同祖兄弟也。 因问广文何以如此之盛?广文答曰:除已登科入仕者,本年大魁及拔贡入都朝考皆同祖者。 因问究有若干人?答曰:八十余,其祖生之八人,子之子或十余或八九或七八不等。 某赞叹久之。 广文曰:其兄弟至多皆读书,无习匪者。 此尤世间所难有者也,钮氏之德益厚矣!”

(以上标点为笔者所加,大意(删节):考官因见来考者中同姓者有31人,于是问教官:“赴京应试的钮氏子弟究竟有多少人,为何如此之多?”,教官答曰:“本年入朝考者共有80余人都是同祖的,因福保祖父生有八子,每子或生十余,或生八、九,七、八不等,其弟兄们都是读书之人,无一有不良之徒……”)这也说明了由于钮氏家族的先辈们当时遵循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原则,按现今说法就是“读书育人”。

注:

1、诰封——皇帝对五品以上官员及其先代和妻室用诰命。
2、诰授——朝廷用诰命授给五品以上官以封爵。
3、诰赠——朝廷用诰命赠予官吏和命妇以官爵
4、例赠(授)——朝廷按照惯例用诰命赠予官吏和命妇以官爵
5、敕授——皇帝对六品以下的敕命授官
6、敕赠——皇帝对已亡故者的封赠
7、乌程——乌程、归安、吴兴均为现湖州之原名
8、廪增附——即:廪生(廪膳生员)——清代生员名目之一,即由地方(县府州)办学时按指标提取
廪米(六斗),其中又分:
增生——廪生额中在正额之外,由以上科试中优秀的再增加的生员,也无廪米。
附生——初入学者,于廪生员之外,额外增取生员,附于诸生之末,无廪米。

    再是受良好的环境影响和道德、风气熏陶:仍为上述梁恭辰撰文中所记,由于我钮氏家族“累世有阴德”,尤为被誉为“德之最大者”的四世大成之功德影响,自此之后,其“之子若孙皆能敬承先志好善乐施......善事不胜枚举”,加之父辈们有的精通医术、捐资修庙、兴学堂(家塾)等,“所谓远报则在儿孙”按以前说法叫善有善报,当然这是唯心主义观点,但每个人由于他所处环境影响,特别是过去受社会和家庭论理道德良好风尚熏陶,也就成就和决定了他的一生能有所作为;
最后也是个人的天赋和努力的结果:福保及与其同时期人既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影响,同时也由于个人的天资聪颖加之刻苦读书、勤奋努力的结果,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仅他“善书画精医理”,且自幼“承庭训佐治生产自典计籍而攻诗书朴诚出于性真友悌笃于昆季年十三补县学生员......”,我们看过一本《山海经》杂志,内有一篇介绍福保幼年时候如何聪明过人,好象是在与一知府大人对对联时能出口成章的故事。 但福保他还是属大器晚成,直至30岁乡试才中举人,34岁中状元,故有“读书三十年”之说,正因为他读书不少,特别是他的小楷极佳,科举考试必须用楷书答卷,他出类拔萃的楷书为他参加科场角逐也提供了有利条件,故能在殿试时一举中魁;正因为他多才多艺,博学广识,故能适应名目繁多的官衔;也正因为他还不是个唯“读书当官论”者,故他能“始忘功名二字”直到最后“抗颜上疏乞身告休”。

    (本人取自作者2008年所著“族史溯源与沿革”一文)